近日,有位秘友在文稿评改演播室发起一个有关仕途的话题引发了激烈讨论。他说有个困惑,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有限,有没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晋升之路?尽管这个超出了演播室的交流范畴,但老猫一时兴起也参与了讨论。
; \% ~; ^# X# z0 t6 B; Z
" E) Z' @- U% G, O7 ^, U+ l, |
: u2 |, ^2 Z5 K! ]3 g' }1 \5 T( @
* N. N0 K' P5 P' a9 Q 老猫认为,机关干部升迁之路有一明一暗,明的就是领导在会上讲的、组织人事的文件上写的,虽然感觉是空话,但绝大多数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暗的就是所谓的“潜规则”,老实人排队等,身边人优先上,后台人牵着走,投机人跑歪路,等等。再有就是机缘巧合,一篇文章被上级看上,一次办事得力或接待周全被领导重用,一次上级部门缺人刚好有人推荐你就被调走了,一次遴选考试或竞聘上岗转变命运,一次党政换届因年龄性别党派结构需要苹果刚好砸到你头上了。如此种种,大家可以列举好多,有的是亲身经历,有的是江湖传说,有的是官场小说。但这些只能一笑而过,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晋升的愿望越强,失望肯定越多。别人的成功路径未必适合你,唯有把某一方面武功练到极致,相信成功就在前方不远处等你。另外晋升之路还会有很多偶然因素,就算你已经足够优秀了,大家都认可你,但是单位领导一两年换一个,或者单位突然有人犯事了,很大可能你就乖乖等着吧。所以,对待这事儿,大家一定得调整好心态。每个人除工作之外,应该有点业余爱好。比如练习书画,热爱运动,喜欢收藏,或是中医有几招,网络上挺牛,歌舞有一套,抑或对历史、地理、军事颇有研究,这些都能让你结交一些圈内朋友,拓展人脉资源,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感觉自己基本符合提拔条件时,可以主动跟分管或主要领导汇报一下“思想”,一定要让领导感觉到,你的进步离不开他的提携,这一点很重要哦。
( w1 c% g! J4 q: O' g3 ]- O- g" S
. L* Q, s2 |- f Z4 E
; C! g8 k# b X4 {
6 w# n, X2 o f- `! _7 y7 r 不少秘友也分享了切身体会。比如,“走错”朋友认为,人有凌云之志,无运难以自达。干好本职工作才能谈外部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当你碰到合适的机缘,你就进步了。晋升随缘,不要过于迫切,要不然自己生活在一个紧张压抑的环境中,无形伤害了家人,得不偿失。工作都是人干的,人干工作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围绕领导做的中心,服务领导想的大局,这就是你被发现的机会。“逆行”朋友也认为,你现在觉得苦,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叫作苦,那是因为你还没吃够苦。当你觉得很前路迷茫的,我们既要多想又别多想一个字“干”。干到啥时候不觉得苦了,干到哪一天觉得在哪儿都能干的下去,又有何惧?又有何妨?“冰”朋友感叹,我现在有时间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突然发现时下拥有一颗平静的心确实很难。
: p0 Z$ X2 T- H1 Y* u
9 Q6 i) h: }5 m9 n: p3 S1 w/ [
_( u/ j* [4 `2 {, r
s8 @9 S; m# t" F k0 n0 b# N 大家看看,基本上是满满的正能量。我想,发起话题的朋友其实自己心里也很清楚,有些苦说不出,有些苦说不得,有些苦无处说。强大自己先强大内心,若干年后,等你身处一定位置,你就会对这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更加深切的体悟。老猫把这次讨论内容整理在这里,主要是希望能够解开一些机关新人的“心结”,当然更希望有更多朋友继续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 G8 S3 {& v- `2 | + V* y0 B: t4 O' D/ A$ z3 c3 g
: L2 x8 c; ^! y9 J g: | v9 t" X( U- B9 O
一、站长播报
! F2 U# ?/ [4 l% j
" I5 t' H: ]7 O: Z# X* f
; G8 A ? G, w% z. I9 B
; E' k5 s2 D2 p' z6 a: n) W# u2 ~ 1. 老猫回窝 。据说,猫一天中有半天处于睡觉状态,但只要有点声响,耳朵就会动,有人走近的话,就会腾地一下子起来了。老猫也是如此,参与公文写作交流只是业余爱好而已,绝大多数时间忙自己的事儿去了,但对演播室群里的一举一动还是了如指掌的。最关键的是要保证演播室每个工作日晚上有人准时开讲,一旦“卡壳”,立马回窝救场。这不, 20 号晚原定安排老耿开讲,未料因网络不畅之故声音断断续续,无法正常开播,只好改由老猫替补上台。这次讲授的信息写作课题,其实在 8 号已分享过一次。但上周应邀到县里授课,重新制作了 PPT ,充实了提纲和案例,所以拿来再吹一次。由于是第三次讲同一话题,底气比较足,课后评价还行,当然也有可能是大家给老猫台阶下啦。
9 s Y# j+ Z+ S6 f
' Y y/ C+ h6 {% \
* ?% A- y2 |2 c) O6 N
4 r, t1 k7 M2 G( W 2. 老话常谈 。累计 622 期的专题交流,可以说已把公文写作涉及的主要内容犁了几遍。但文无定法,相关话题常讲常新。这三周,和和子、春秋、长安老耿、山羊胡、清水拂心、龙行江上、夏雨、清水白石、碎片、随缘等诸位嘉宾主要围绕公文写作的主题、选材、层次、过渡、逻辑、文采、改写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穿插党风廉政讲话稿写作、时评解析、文稿纠错、《公文写作百法例讲》导读等内容,还有一次机关工作感悟的分享。往期培训资料越积越多,一直以为新加入的朋友很有获得感。但也有例外,前些天,有位新同学才加入一天就打退鼓了。他说,这么多往期资料,每个工作日还有新课,半年时间根本学不完。老猫认为,他说了大实话,当即批准了他的退学申请。太容易得到便不会珍惜,正如建筑大师密斯所言“少即是多”。或许,今后演播室应稍作改革,不再赠阅往期培训资料,免得吓到新人。
4 i; a6 I3 i. B% N9 Y; E
g' y- j3 v5 P9 m7 X5 Y7 l2 q! U
4 ^' p8 _7 u' H" u/ K" V
: s9 ?1 q. \& d e
3. 老题新解 。通过遴选实现华丽转身,是不少基层干部的自我救赎之路。群里的同学们也时有探讨,但这个不在演播室服务范畴,也非老猫所长,所以,无力给大家更多帮助。当然,如刚好有老师或同学愿意上台分享遴选的成败得失,老猫还是举双手赞成的。最近,柏木桥围绕一道去年的江苏遴选面试题组织大家讨论,他认为备考重在过程,重在训练解题思路,而不必在乎什么标准答案。对此,老猫深表赞同。据说柏木桥即将出版一本面试技巧专著,虽未能先睹为快,但相信必是用心之作。下周冉然也将上台分享,这是他第三次开讲自己的遴选经历,有意备战遴选的朋友可以关注下。长路漫漫,有你相伴,让我们取长补短、并肩前行。
" k& N. o1 j4 p
+ N# F. u& Q, Z% Y
您未购买
或需要登陆才能继续查看
课程信息
课程价格:30文银
7 b3 v0 t, Y/ h
* y/ H& a+ K3 @* k. l 二、观点荟萃
3 j, A& Q5 i- d2 r9 W0 i: ?, A
, Z& u; ~" W" ^
1 Y' ^ t( V( |/ S
3 U, `2 `: I/ o
1. 公文写作,立意是第一位的,技巧是第二位的。在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写这篇公文?写这篇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在哪里?重点、难点、焦点在哪里?如何去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和措施?这些办法和措施有没有可操作性?把这些问题都研究清楚了,文章的立意也就准确了,主题也就明确了,重点也就突出了,就不会出现受众不知道在说什么、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困惑。只有公文作者想清楚了,公文受众才能看明白。写公文最忌讳的就是,一接到写作任务,不假思考,立刻投入奋笔疾书中去,先把自己肚子里有关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倒出来,这样写出来的公文,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切入的点过于片面,容易忽视了公文写作的要点,在初审时绝大多数都需要推翻重写。(摘自山羊胡的文章《 把握公文写作中的“常法” 》)
5 ]" S; [& W& z . ^& l! Q5 _. V/ P1 ]2 v$ _
猫评:自问自答的过程,其实就是酝酿构思的过程。问得越多越复杂,说明你的思考就越深入,自然而然你的文章就越有深度。好比我们当年读书时,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还有啥不明白的?经常没人有疑问,但一考试问题就来啦。
! j$ P/ L5 F2 ^. T' k2 G4 P4 Z 5 [% T0 Q7 K" b! M3 I, `
1 T6 K* ^. }8 e0 S8 C9 s
! D8 x! ?+ P$ |# @" n( ^
2. 有些情况下,必须对公文的立意做相应的调整或修改,主要原因有:一是偏差。文章的立意和 领导 要求、相关文件精神有明显不符,根据领导要求必须做相应的修正。二是脱轨。作者的 写作 一开始是在“正道上”,但写到后来就偏离了方向,产生了文不对题,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三是无骨。通篇看来,文章只是一堆文字的“散放”,没有因注入“立意”而获得新的生命。四是平庸。缺少与实际要求相对称的高度,老生常谈,明显落后于形势的 发展 。这四种弊端的存在,影响了文章意图的表达和品位的提升,必须通过修改,解决立意存在的问题,使文章达到文旨俱佳、形神兼备的效果。(摘自房立洲的文章《 例谈公文立意的修改技巧 )
8 G y8 Y. [( P8 O8 H
: s8 h8 G$ Z. a% C6 e 猫评:文章主旨搞歪了最要命。前段省上有个宣传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座谈会的汇报材料,在写作前关于汇报重点问题与领导意见相左。领导认为应该是汇报如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宣传工作,而老猫的想法是重点讲如何从严抓好自身党建。虽然经向上请教支持了猫的观点,但就是不晓得领导会不会心里有梗啊!
2 g* i+ w E/ D% ]
* f1 p3 D# {. A9 M3 U( F9 |$ N* _
% S& Y; s3 e8 y4 V% u% Q( a7 [
# r0 X# F- i! {" G# C, b 3. 文字材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综合文字秘书人员,领导满意是我们工作最高的也是唯一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从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想的深度,思考、审视、判断自己的工作,力求与领导思维实现同频共振。定稿里面有多少是自己写的未经领导删改过的语言,是检验综合文字秘书工作贡献大小的重要依据。我们对自己参与起草的文稿,必须全心思考、精心谋篇、用心布局,力求通过不懈努力,使自己殚精竭虑、反复斟酌的原汁原味的语言在定稿里面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重起来、越来越好起来。(摘自 周云峰 《 文字工作者必须念好“三字经” 》) ! c3 G; j5 v# {7 ^) k$ M$ k* @
6 |( L9 X3 ^! h3 N( o1 e 猫评:很多新人朋友一看到加班加点赶出来的稿子被领导改得花花绿绿的,信心就倍受打击。其实这很正常,因为领导的脑袋没长在你的头上。等哪天你的稿子领导不用改了,那你也快提拔成领导了。
: ^0 [ s4 M. b- k/ D1 e5 p
) \$ j \0 [3 L/ d8 K
* s& W t3 m6 R4 t, {# b% p. X
) C2 r0 b: o/ l 4. 指导思想的框架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或三个层次。以 2015 年 11 月 29 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第一层)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 (第二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三层) 以上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理论指导,是旗帜,是总纲,也是政治立场;第二层则是指导思想的主体,其中包含了原则、举措、方法,工作重点、决心、态度等多个要素;第三层是实现目标,是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摘自余之舰的文章《 公文中 的“指导思想”怎么写? 》)
+ t7 }8 D' b* x' {: Q6 }6 P
4 D2 s% m1 q3 m' } I- `0 d 猫评:写文章可以理解为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比如白菜、蔬菜、食物、物资就是一组抽象程度不同的名词,总标题可以理解为各小标题思路的抽象,小标题可以理解为段落内容的抽象,每一句文字都是具体实践的抽象。
, u/ R6 L2 Z6 I1 K- ^) r
9 i, n g9 L, w1 ~# j
2 g) Z& y; k$ j0 R" V9 F
0 M D$ j4 a4 @) s$ Q" d1 v 5. 到省委农工委工作的第二天,领导就找我们谈心谈话,谆谆教导我们要尽快掌握调查研究、办文办会、督促检查三大机关工作本领。我有幸数次参加驻乡进村入户蹲点调研,足迹遍布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不但开阔了视野,更实现了“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在领导们的精心指导下,多篇调研报告得到省委领导批示,有些还转化成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最后得到了落实。县乡工作期间,由于工作分工不同,我只在书本或文件上学习公文运转、会务布置等文秘知识,没有机会实操演练。上行文、下行文、函件等怎么起草、怎么运转、怎么办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如果不过经过脉,就会错误百出、挂一漏万;会议通知起草,参会人员名单收集,会议座牌摆放,会议记录整理等工作环环相扣,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落下,否则难以达到会议预期效果。(摘自吴勇华《 我的12306机关工作心法 》)
/ J! f- A+ L& e9 Q- h3 o2 d
4 a! s# a) ?; r 猫评:事非经过不知难。省级平台高、空间大、机会多,相对应的就是要求严、分工细、强度高。
( d) |% }, r! q1 J) o+ A+ @
% g/ ~! i, ^3 r }) R; L# l3 d$ x
; H# d9 @. B+ F
5 i% M0 i5 Z1 T7 ]- F# l
6. 感觉这段开场白的文意推理很杂很乱。我们不妨提炼下这段话的中心词,比较能看出问题: ① 队伍成立多年,工作早已常态化开展 ——> ② 公司始终重视这项工作 ——> ③ 2016 年大家蛮拼的 , 有成效 ——> ④ 大家的努力带来了影响或做出了贡献 ——> ⑤ 表示感谢。然后,没了,没然后了。从讲话者的角色出发,这样引题,是想告诉大家些什么呢?单单从文字字面推导,我们很难去发现,第 ① 和第 ② 之间有什么关系,甚至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矛盾。都常态化运作这么多年了,公司还可劲地抓,莫非公司实在是闲得无聊?没其他事可抓?事实显然和必须不是才对。第 ③ 、第 ④ 、第 ⑤ ,这三层意思倒是存在逻辑上的正相关,推理的也是合情理:大家努力,且有成效,表示感谢。但我们很难去解读,第 ① 和第 ② 这两句话 , 和后面三句构成的总体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 摘自春秋在文稿评改演播室的讲稿 ) ) ]( u# I" ?. o9 M
; s+ G6 F( @! n6 Q, a k3 o
猫评:只有海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春秋把关键词一捋,立即让大家看出问题了。妙啊!
$ q% g% w) r* [ 4 c/ S/ N A+ F/ E
$ }" s F$ A# e% m6 j* V
0 m& i2 ~0 H) g ' D8 j* H) E; a6 i) V/ R6 e
' u# k3 _; I0 C9 b$ c! G
8 a0 i+ c( _# ~7 i# |! _9 [
! H% H! o6 m, m1 I. M9 ~7 y9 E 10.( N e7 A7 X3 m7 A) J- ]
习近平总书记的每篇讲话层次感都极强,且不说那些大标题、小标题明显标有“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的讲话稿,即使是没有标明这些序号的讲话,同样在文中有极强的层次感。比如:《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暨 201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的主要部分,这部分讲话内容中没有使用序号标明层次,但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性摆布,同样显得层次分明。首段是讲“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引出“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这是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接着论述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什么,然后得出我们存在本领恐慌,应对这种本领恐慌,必须依靠学习和实践,最后是讲领导干部应该怎样加强学习,从哪些方面学习。可见,此讲话在章法上按照内在逻辑一线穿珠,一点也不显得混乱庞杂。( 摘自随缘在众秘夜思第433集的讲稿 )
( g- w$ h1 }- x ' {! G- O7 Z0 e# }+ l- Q6 I: _
猫评:按金字塔思维来说,就是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 t h7 t' l" g8 M! F( d+ `/ _
5 m; R( a* P, M% Z1 o* I
5 z) | w) C( K ) \' l; p: u5 K1 a5 L
+ n' X9 s( }$ T4 H
* J! R, Z' C& _, i! s- T: ~7 M
) E5 Q$ B, P" ^/ E
! ~5 \8 o! I; E